后疫情时代制药公司的销售额变化情况是业界关心的问题,这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风向标作用。随着病毒逐渐消退的,是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收入排名的巨大波动。
如今,伴随药品销售趋向正常和稳定,制药公司中出现收入大幅上扬的,是那些生产下一代肥胖和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制造商。随着主要制药公司在过去几周公布了他们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这个趋势变得异常清晰。其中诺和诺德和礼来公司的收益最受业内关注。
大步向前
诺和诺德、礼来引领红榜
大型制药公司中,2023年第二季度同比销售量增长排在前列的就是诺和诺德和礼来,他们分别收获了32%和28%的业绩增长。而且这个成绩把第三名(11%)远远甩在身后。
Novo的Ozempic在今年第二季度创造了32亿美元的收入,高于去年同期的21亿美元。Ozempic的标签适应症为糖尿病,但被肥胖症和那些狂热的减肥爱好者“鸠占鹊巢”,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与此同时,Novo正牌批准的肥胖治疗药物Wegovy和Saxenda的总销售额增加了两倍多,达到16亿美元,其中Wegovy拿下了11亿美元的单季度销售业绩。仅仅用了三个月,这款减肥药就实现了重磅炸弹的标准,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一个季度之内实现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壮举。
在Ozempic和Wegovy(两款药物的活性成分均为GLP-1多肽semaglutide)的强力推动下,诺和诺德2023年前两个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0%,达到1077亿丹麦克朗(约合159亿美元),这是这家丹麦制药公司在过去20年都不曾实现过的好收成。ZacksInvestmentResearch的数据显示,虽然同比增长惊人,但Novo第二季度的整体销售额为79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84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在于他们的供应链问题。
礼来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势头可谓与诺和诺德不相上下,他们的糖尿病药物Mounjaro(活性成分为GLP-1/GIP多肽tirzepatide)在第二季度为礼来带来了9.8亿美元的销售额,较今年第一季度跃升72%,显示出了迅猛的增长势头。除了标签适应症糖尿病之外,Mounjaro针对肥胖症的监管批准也是指日可待,最快在今年就可以获得FDA批准。
除了Mounjaro之外,礼来的乳腺癌药物Verzenio的销售额也增长了57%,达到9.27亿美元,这也成为了礼来业绩激增的重要原动力。他们的糖尿病和心脏治疗药物Jardiance的销售额也增长了45%,达到6.68亿美元。
在一干绩优产品的协同推动下,礼来的市值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大关,一举超越了长期占据头把交椅的强生公司(4483亿美元,2023年8月份数据),跃居行业榜首。同样实现大跃进的还有Novo,他们的市值(4142亿美元,2023年8月份数据)甚至已经高于丹麦全国的GDP(2022年丹麦GDP为3954亿美元),在制药企业的市值排名中也飙升至第三位。这个市值也使得诺和成为仅次于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市值4219亿美元,截止2023年8月份数据)的欧洲市值第二大公司。
重新调整
黯淡仍不掩光芒
在收入排名前20名的生物制药公司中,有6家最近一个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降,有3家公司的销售额连续下降。
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公司是辉瑞,销售额同比下降54%。这家在疫情期间大杀四方的制药巨头,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也不得不“重返人间”。自2021年以来,新冠病毒产品的销售已将辉瑞的数据变成了曲高和寡的“离群值”。他们的新冠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为辉瑞带来了一笔不菲的收入。新冠疫情的消退让这两款药物的逐渐式微,业绩下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如果将这两款药物排除在统计之外,辉瑞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实际上是增长了5%的。尽管“无可奈何花落去”,但辉瑞对其新冠病毒产品的季度业绩仍然感到失望。他们已经随行就市地将2023年收入预测下调了10亿美元,并表示正在考虑削减成本的措施抑制颓势。
除了辉瑞之外,疫情指挥棒下的另一个失意者是辉瑞的新冠疫苗合作伙伴BioNTech,同比下降95%。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1.68亿欧元(1.84亿美元)。Moderna(-93%)也大受影响,收入从去年第二季度的4.7亿美元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3.34亿美元。这两家公司都是去年排名前20的公司,但如今只能黯然慨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
在今年排名前20的公司中,除了辉瑞之外,还有5家公司本季度出现跌幅(个位数跌幅):罗氏(-7%)、百时美施贵宝(-6%)、艾伯维(-5%)、晖致(-5%)和拜耳(-4%)。这五家公司中,唯一将业绩下滑归咎为新冠病毒产品的是罗氏(Ronapreve和Actemra)。但罗氏的好消息在于,他们自己前5名的药物的销售额增长了40%以上,尤其是他们的黄斑变性药物Vabysmo,该药半年之内已成为重磅炸弹,上半年销售额达11亿美元。
百时美施贵宝的下滑,则是由于他们日渐老去的重磅药物Revlimid、Opdivo和Eliquis式微的结果。这个现实也迫使BMS将年收入预测,从增长2%调整为小幅下降。BMS已将Revlimid的2023年目标从65亿美元降至55亿美元,这款药物在2022年为BMS制造了相当于10个重磅炸弹当量的销售额(100亿美元)。
AbbVie的挑战众所周知:他们的药王之王修美乐在今年失去了市场独占。2023年1月,随着Amgen的修美乐生物类似药Amjevita在2023年1月上市,修美乐真正的挑战也随即到来。在拿下2022年212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之后,修美乐销售曲线的拐点必然在2023年到来。AbbVie预测,修美乐2023年的销售额将出现37%的下滑。它的全球药王的头衔,恐怕也要被2022年卖出209亿美元的Keytruda。尽管修美乐“老之将至”,但AbbVie还是乐观地提高了他们的年度收入预测,这也许来自于Skyrizi和Rinvoq持续上升轨迹的提振,这两款药物在第二季度分别增长了50%和55%的增长率。
拜耳正在考虑在新任首席执行官BillAnderson的领导下进行结构性改革,他们将2023年的收入预测下调了25亿欧元。拜耳的农业和制药部门的销售额令人失望,同比分别下降14%和5%。
红榜公司
除了诺和诺德和礼来公司之外,唯一一家本季度收入增长两位数的公司是再生元(Regeneron)(11%)。尽管同比数据强劲,但再生元的收入环比持平,因为他们的黄斑变性药物Eylea的销售因罗氏长效Vabysmo的竞争而停滞不前。
收入同比增长的还有武田(9%)、诺华(7%)、阿斯利康(6%)、强生(6%)、安进(6%)、吉利德(5%)和梯瓦(4%)。
诺华的强劲表现促使他们今年再次上调2023年收入预测。他们的Entresto以及新药Kesimpta(多发性硬化症)和Pluvicto(前列腺癌)在本季度表现抢眼。
尽管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本季度的销增长量为零,但他们仍然保持了收入增长。阿斯利康的疫苗是他们2021年的第二大产品,销售额为40亿美元。阿斯利康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多种药物的稳健增长,包括重磅炸弹Ultomiris(64%)、Imfinzi(55%)、Farxiga(36%)和Calquence(34%)。
强生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优异表现,使得他们将2023年销售目标一下提高了将近10亿美元。与强生一样,受到第二季度销售业绩鼓舞而提升全年目标的还有安进和吉利德。
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销售下降之后,梯瓦制药的反弹是一个值得业界关注的现象。这可能是FDA批准更多仿制药带来的结果。
声明:本文系本网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