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此英文缩写象征着19年发现的冠状病毒疾病,其中“Co”代表“冠状病毒”,“Vi”为“病毒”,“D”为“疾病”,“19”。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选择这一名称,是为了避免将此病毒与地域、动物或个人所关联,消除歧视。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武汉出现,2020年1月7日,经全基因组定序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暂时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代表发现此病毒的年份,n代表新型,CoV为冠状病毒(Coronavirus)的英文缩写。但由于“2019-nCoV”冗长又难念,无法顺利发音,造成诸多不便,国外有不少媒体和公众甚至转而使用其他名称。
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发言人发布了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
此次,世卫组织又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这将给疫情相关新闻和防控信息传播带来便利。
声明:本文系本网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