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氏(Roche)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公司总营收达45.9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7%。其中,制药板块表现亮眼,以9%的增速高歌猛进;而诊断业务则“原地踏步”,同比增幅仅为1%。本文将深入解读财报,剖析罗氏如何通过优化业务组合与重构研发管线,在应对当前市场挑战的同时,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2025前三季度财务摘要 图片来源:罗氏官网
制药业务实现9%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Phesgo、Vabysmo、Hemlibra以及Ocrevus等“后浪”明星产品的突出表现。其中,Phesgo在前三季度的销售额达到18.27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54%,成为推动罗氏肿瘤业务增长的核心动力。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显示,自2024年底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来,Phesgo的销售额迅速攀升,并在今年一季度突破亿元大关。
Phesgo全渠道市场金额(2024Q2-2025Q1)
数据来源:PDB药物综合数据库,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传统的罗氏是当之无愧的“肿瘤之王”。即便在这一优势领域,其研发策略也正呈现出从“广谱抗癌”向“精准破局”的深化。例如,Giredestrant在ER+/HER2-乳腺癌后线治疗中取得的积极数据,正是针对CDK4/6抑制剂耐药这一特定临床难题;而具备脑渗透性的HER2 TKI,则直指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这一长期存在的治疗痛点。这些进展表明,罗氏正将其肿瘤研发重心聚焦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与突破关键治疗瓶颈。与此同时,一个更加多元、更具韧性的罗氏正在快速成型:肿瘤(+2%)、血液(+15%)、神经(+9%),免疫(+15%)、眼科(+11%),Ocrevus的皮下制剂在美国新患者中的高占比、Evrysdi在全球治疗超过21000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以及最引人注目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Trontinemab最终临床数据公布与三期临床试验的快速启动,都标志着罗氏正全力进军下一个潜在的重磅药物领域,试图在其他治疗领域复制其在肿瘤学的成功。
制药板块业绩摘要 图片来源:罗氏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罗氏通过“自研+并购”双轮驱动,在CVRM(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领域构建了极具深度的产品管线。CT-388(GLP-1/GIP RA)、Zilebesiran(siRNA降压药)和通过收购89bio获得的Pegozafermin(MASH),这一组合拳清晰地展示了其抢占代谢性疾病市场的决心。考虑到中国庞大的高血压、肥胖及MASH患者群体,此布局不仅是全球战略,更是对中国未来医疗需求的提前卡位。这些具有“同类最优”潜力的资产,若未来进入医保谈判,将具备更强的价值支撑。
诊断业务仅1%的温和增长,其核心影响因素直指“中国医疗定价改革”。这场改革的本质,是整个医疗体系一场深刻的“价值回归”。在集采政策持续挤压药品与器械价格“水分”的背景下,罗氏诊断业务中依赖成熟的常规检测项目首当其冲,增长承压。这意味着,当价格成为核心竞争维度,昔日的行业巨头也难以高枕无忧,单靠成熟产品“吃遍天下”的时代已然终结。然而,正是在这片看似贫瘠的“盐碱地”上,罗氏倔强的“绿芽”已悄然萌发:病理实验室业务增长了13%,分子实验室业务增长了4%。其中,病理实验室的先进染色(+11%)、伴随诊断(+21%)和分子实验室的尖端检测,都是高技术壁垒、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紧密绑定的价值型产品,而非可被简单替代的标准化商品。
诊断板块业绩摘要图片来源:罗氏官网
从技术布局看,罗氏正致力于为诊断业务构建新的技术护城河。AXELIOS 1测序平台实现的全基因组测序速度突破,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有望重塑危重症遗传病的诊断路径,创造“时间窗”价值。同时,Elecsys pTau181血液检测获得FDA批准用于辅助排除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着血检诊断开始从辅助角色向早期筛查和分层决策的核心环节演进。这或许预示着公司的战略转向:正在从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规模化、标准化检测项目,向更具技术壁垒和临床附加值的领域进行资源倾斜。
结 语 罗氏2025Q3财报,不仅是一份业绩的展示,更是一幅战略转型的路线图。在制药业务高歌猛进、诊断业务承压前行的鲜明对比中,我们看到一个医疗巨头正在主动“换挡”:从依赖传统优势转向深耕精准医疗,从规模化产品转向高价值解决方案。无论是制药板块中阿尔茨海默病、代谢疾病等新兴领域的强势布局,还是诊断业务中病理、分子检测等高壁垒赛道的悄然崛起,罗氏都在用实际行动回应一个时代的命题——唯有拥抱变化、聚焦价值,才能在医疗行业的深刻重构中持续领跑。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