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国家医保局专门组织发布会,向公众介绍药品耗材追溯码的进展。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信息,全国已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涉及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建设全国统一的上传追溯码信息接口,力求实现一次上传、全国通用。
据悉,药品、耗材的追溯码会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印制在包装上,相当于药品“电子身份证”。今后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扫码了解所买药品的来源。这就完全切断了骗保“回流药”的生存土壤,也会让集采药窜货的现象彻底消失,是国家医保局控制医保资金流向、监督药品销售、打击骗保犯罪的有效手段。在定点零售药店,消费者可借助追溯码核实药品耗材的真伪和来源,杜绝临期、过期药品耗材,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今年1月至9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就已经追回医保资金160.6亿元,已开展试点的追溯码起到了一定作用。在29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在半年之内,药品、耗材追溯码能迅速获得广泛零售药店的认可,是源于追溯码免费开放,以及简单的工作流程。”这意味着,目前医保追溯码并不会给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零售药店、医院等带来任何额外的负担。
国家医保局还透露,从4月开始,药品耗材追溯码的信息采集试点工作就已经启动,全国各类和药品流通有关的机构陆续上传了追溯信息。据介绍,追溯码背后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实际涵盖了“医保码”“商品码”“追溯码”的功能,实现从药企到终端流通的全流程监管。这不仅能帮助药品监管部门监控药品耗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情况,也能帮助医保部门监督回流销售、串换销售、重复销售等欺诈骗保行为。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