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关于虚假人设的治理公告》指出,近期平台发现,有少数“自媒体”策划虚假人设,在个人简介和发布内容中,自称为名企高管、专家或者自封不可查证的“大师”,以夸张或虚假的身份,博取用户信任,进而将用户引流至第三方平台变现。
治理公告显示,此次治理的重点如下:
无法核实的专业成就
以“国家某某活动评审”“某某重要考试命题人”等各类专业身份自我介绍或发布内容,但相关专业成就无法查证也无法提供可信证明。
无法核实的高管身份
以“央企二十年组织人事经验”“大厂总监”“企业家”“商会主席”“某某模式创始人”等各类身份自我介绍或发布内容,但相关头衔无法查证也无法提供可信证明。
无法核实的业绩
自称有“成功帮300+企业营业额翻倍”“带领100万宝妈兼职致富”“世界500强背后的培训师”“孵化3000家企业”“撮合5000情侣复合”等业绩,但无法查证也无法提供可信证明。
自封无法验证的“大师”
以“两性关系教父”“婚恋专家”“创业导师”“情感心理咨询师”“人生导师”“失恋挽回大师”“灵性疗愈师”“骨灰级婚姻拯救师”等身份自我介绍或发布内容,但相关头衔无法验证,也未获得社会广泛认同。
抖音此次发布的治理公告,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医疗健康视频,但事实上,近两年来,抖音确实不止一次强化监管,向医疗短视频动刀。
并且,除抖音外多家短视频平台也都向医疗健康内容“重拳出击”。
5月27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实施热点内容核实机制。
2023年3月6日,抖音健康发布了一则《抖音医疗关于治理MCN机构内容乱象的公告》,公告指出,平台在巡查中发现,有个别MCN及个别账号存在发布低质医疗同质化内容、利用虚假医疗事故、极端个案博取流量的行为。
对此平台已实施集中治理,处置违规账号81个,并对相关MCN机构实行违规警告等联动处置。
5月28日,“微信视频创作安全中心”公众号发布《关于“视频号将回收医疗类认证账号私信和客服功能”的公告》。
公告表示,为保障视频号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医疗类账号(如个人认证-执业医师、机构认证-医疗相关主体等)被用于违规引流、线上问诊等场景,视频号将于2024年5月28日逐步回收医疗类账号的私信和客服功能。
国家层面,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全国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14部委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要求要规范直播带货,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违规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以及散播涉医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
可以预见,对医疗健康领域的网络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监管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平台很多内容都超出了医学和法律的界限。
这样的信息给消费者和行业管理都带来了很大困扰,互联网平台出台的限制政策,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举措。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